重庆小面走红北京高校,年轻老板分享成功秘诀
时间:2018-04-02 10:37 访问:次
“老板,来二两小面。”在中国传媒大学的食堂里,有一家开了一年多的重庆小面,每到饭点学生们就排着队购买,而这家面馆的老板阳龙30岁,曾在重庆学厨又身为重庆女婿的他算是“大半个重庆人”,他是如何让重庆小面顺利进京的?获得过国际厨艺大赛金奖的阳龙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和重庆小面改良秘籍。
阳龙的京版重庆小面在高校很受欢迎
放弃金奖和厨艺,追寻演员梦
3月30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上了身在北京的阳龙,他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告诉记者,其实较初自己来北京,是打算完成自己的演员梦的。
时间回溯到2005年,老家在四川南充的阳龙,在重庆学厨多年,进入了重庆朝天门一家高档酒店当厨师,月薪不菲,2008年,21岁的阳龙参加了”中加美国际厨艺大赛”,一道寓意十足“圣火干烙翅”拿下了金奖,这项奖拿下后,他的师父和家人都很欣慰,认为阳龙的未来可以在厨艺界大展拳脚,但阳龙却宣布,自己想要去实现另一个梦想——去北京闯荡,想要当一名演员。
对此,所有人都极力反对,但阳龙还是坚持去了北京,“因为2007年我参演了《周恩来在重庆》,虽然是龙套,但却激发了我对演员这一职业的狂热。”但阳龙没想到,这个梦想却成了他把重庆小面带入京的伏笔。
曾开到别墅区,又逐一关闭
阳龙说,来到北京后,他租住在地下室,还去过北影厂接活跑龙套,后来又前去给制片人当助理,还当过演员经纪人,而他在工作的同时,时常会给朋友、演员们煮饭,他的厨艺得到了大家一致的承认,随着《舌尖上的中国》推火了重庆小面,许多朋友都给阳龙建议:要不在北京开一家正宗重庆小面,肯定能火。
2013年的4月,阳龙的“嚣张哥重庆小面”在北京百子湾后现代城开业,只有6平米,在一个特别小的楼梯间里,“这就是重庆小面的特色嘛,顾客安个小马扎,闻着辣椒香味在路边吃。”因为面馆的生意逐渐红火,阳龙拿到了天使投资,扩张了四个街边店铺,为了开创一个自己的品牌,并没有考虑到顾客需要的阳龙在别墅区开了一家四百多平米的大店,牛肉面一碗38元的定价毫不手软,但别墅区人流较少,住户又很少去街边店吃小吃,服务员、厨师的高额成本开销使得这家店很快就“黄”了。
到了2015年,由于街边店集中整治繁杂的审批要求、店房租疯涨、还有开在商场的店受到商场整改不再续约的原因,阳龙的小面馆又逐一关门打烊。
开进高校走红,每天卖出上千碗
为了寻求新的突破,2016年,在朋友的介绍和推荐下,阳龙决定在校园食堂里开店,他调研发现,校园人流量稳定、年轻化的口味青睐也麻辣,终于,他在中国传媒大学的第三食堂找到了一个档口,开始卖起了重庆小面,很快,就受到了学生们的追捧,成了学生间的网红店。
记者在该校园论坛就看到很多人都在议论这家店,有人说,自己明明是北方人,却一日三餐都在吃重庆小面等。随着生意的红火,阳龙的小面馆开始在高校里扩张,在传媒大学有了三个档口,北京财贸学院有七个档口、北京物资学院1个档口等一共十二个档口,这些档口加起来,每天可以卖出上千碗重庆小面。
对于校园店,阳龙认为,环境单纯、碑效应更集中,阳龙说他以后计划把重庆小面开进北京所有的高校,对此,阳龙的老婆作为地道的重庆妹,她表示由衷的支持。
秘诀分享
重庆小面如何成功进京
重庆小面进京,有什么困难吗?阳龙表示,先从食材来说,重庆身为山城雾都,水柔气湿,做出来的辣椒必定香浓。但北京气候较为干燥,水含碱性较高,辣椒易糊易焦,水垢易残留,他较初实验重庆小面时,就卡在油辣子这关一筹莫展。较后,阳龙决定不再用三百度油温直接炸辣椒的老法子,而是将辣椒放在大盆水里煮,直到水分足够充足,再拿刀剁碎,入锅油炸。
其次,南北的口味习惯还是很有差异,麻辣鲜香是川渝一带居民较爱的口感,但北方居民的口味并没有这么重,阳龙又进行了调整,把重庆当地的花椒粉换成花椒油,以降低小面的麻度,更好的迎合北京当地的口味。
对此,重庆生涯规划与职场发展顾问谭刚强认为,带有地域特色的饮食,在传播到别的地方时,不能一味的固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阳龙很聪明的根据当地的口味、习惯,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良,这也是他较终能获得创业成功的原因。